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彰显中国体育新高度

  成功案例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31 23:02

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(以下简称“全运会”)在历经12天的激烈角逐后,于9月27日晚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落下帷幕,作为国内规模最大金年会官网首页、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运动员们的卓越表现,更成为检验中国体育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,从开幕式到闭幕式,从传统优势项目到新兴体育领域,全运会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宴。

赛事亮点频现 多项纪录被打破

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彰显中国体育新高度

本届全运会上,运动员们展现出极高的竞技水平,多项全国纪录甚至世界纪录被刷新,在游泳项目中,年仅19岁的浙江小将汪顺在男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4分09秒41的成绩夺冠,这一成绩不仅打破了全国纪录,更是位列今年世界第二,田径赛场上,广东选手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决赛中以9秒95的成绩夺冠,再次证明了自己“亚洲飞人”的实力,举重赛场同样惊喜不断,湖南选手侯志慧在女子49公斤级比赛中以214公斤的总成绩打破世界纪录,展现了“中国力量”的绝对优势。

除了传统项目,本届全运会还增设了攀岩、滑板、冲浪等新兴项目,为赛事注入新鲜活力,在攀岩比赛中,湖北选手潘愚非和江西选手宋懿龄分别夺得男女全能冠军,他们的表现让观众看到了这些新兴项目在中国的发展潜力。

全民参与特色鲜明 群众项目成亮点

与往届相比,本届全运会更加注重全民参与,赛事设置了19个大项的群众比赛,包括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围棋等深受群众喜爱的项目,来自全国各地的业余选手登上全运舞台,与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,在群众组乒乓球比赛中,65岁的北京选手王建国成为焦点,他告诉记者:“能站在全运会的赛场上,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时刻。”

这种“全民全运”的理念还体现在赛事组织上,组委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举办了多项群众体育活动,吸引超过千万人参与,全运会期间,西安及周边城市的公园、广场随处可见健身人群,体育氛围空前浓厚。

科技赋能赛事 展现创新成果

本届全运会成为展示中国体育科技发展成果的窗口,在田径比赛中,电子起跑器、激光测距仪等高科技设备的应用,确保了比赛结果的精准性,游泳馆采用的水下摄像系统,让观众能够从独特视角欣赏运动员的水中英姿,5G+8K超高清直播技术的广泛应用,为无法到场的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赛体验。

在疫情防控方面,组委会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建立了完善的防疫体系,所有参赛人员均通过“全运通”小程序进行健康管理,赛事期间未出现任何疫情风险,这为大型体育赛事的防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
年轻选手崭露头角 梯队建设成效显著

本届全运会上,一批年轻选手的出色表现令人眼前一亮,在体操女子团体比赛中,由五位“00后”组成的广东队力压群芳夺冠;射击赛场,17岁的浙江小将王芝琳在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击败众多名将摘金,这些年轻选手的崛起,彰显了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果。

各代表团在赛后总结中均提到,年轻运动员的成长得益于近年来体育系统深化改革的举措,体教融合政策的推进,让更多青少年在校园中接触专业训练;基层教练员队伍的壮大,为选拔优秀苗子提供了保障,正如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:“这些年轻选手将是中国体育未来的中坚力量。”

闭幕式简约精彩 下届主办地接棒

当晚的闭幕式以“简约、安全、精彩”为原则,通过文艺表演和仪式环节,展现了陕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魅力,在会旗交接环节,陕西省省长将全运会会旗交给国家体育总局局长,随后会旗传递给下届主办地广东省的代表,伴随着主题歌《追梦向前》的旋律,主火炬缓缓熄灭,标志着本届全运会圆满结束。

全运会圆满落幕 多项纪录刷新彰显中国体育新高度

广东省副省长在接旗后表示,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由广东、香港、澳门共同承办,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联合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,必将进一步促进区域融合发展。

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至今,这项赛事已经走过62年历程,它见证了中国体育从弱到强的奋斗之路,记录了一代代体育人的拼搏精神,本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为巴黎奥运会周期备战提供了练兵舞台,更推动了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,在建设体育强国的道路上,全运会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,激励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,追求健康生活。